作者:游德福
山东聊城临清市以实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为抓手,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上,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,先后获评中国桑黄之都、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,建成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6个、乡土产业名品村27个,构建“一镇一业、一村一品”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。(聊城日报10月12日)
土特产“沾”着泥土的芬芳,飘逸着农耕文化的流速,既“土”又不土,小小的“土特产”,也可以有大作为。做优做强“土特产”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,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。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,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,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据此,各地结合当地资源禀赋,积极探索做优做强“土特产”有效实现路径和支持政策,让土特产变成“金饭碗”,可喜可贺。
诚然,既是“土特产”,必然要与众不同。在让土特产转化为“金饭碗”的过程中,必须要突出“特”的优势,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;其次,要善于跳出本地看特色,如果别人也有,那么就要做到人有我优;再次,还要看清形势,不盲目跟风,要坚持与时俱进,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,融入“互联网+”思维,建立特色农产品智慧生产、营销、监管、服务体系,拓展农业发展新模式,拓宽“土特产”销售渠道,让越来越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,走向祖国各地,实现华丽变身。
可以预见,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,未来或许更多含有“土”成分的特色农产品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。各地依托特色资源,开展“一村一品”“一镇一特”“一县一业”,真正把“土特产”培育成为“金饭碗”,把小产业发展成链条完整、业态丰富的大产业。成功经验启示,做好做强“土特产”,必须立足“土”、突出“特”、做强“产”,要坚持全区域系统谋划、全领域立体打造、全链条转型升级,做强特色资源、多种功能、多元价值、公共品牌等,更好地致富农民、服务城乡。
土特产变“金饭碗”谱写振兴华章。新时代,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必须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,重视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以小谋大、以小连大、以小成大,多姿多彩,各展其长,要积极探索发展路径,在品质、品味、品位、品相、品牌上全面适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、消费喜好,营造新的消费场景,在产业链上聚焦聚力,使价值链如涌泉,源源不断;产业链如藤蔓,集群发展,为乡村振兴增添亮丽的一笔,谱写出辉煌壮美的华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