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廖卫芳
昨天,北京市住建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《北京市既有多层住宅家装电梯操作指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操作指引》)。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,《操作指引》首次明确了老楼家装电梯申请、施工、运行管理的全套规范流程。(9月19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
据报道,此次北京市发布的老楼加梯“操作指引”,不仅涵盖施工前的提出需求、组织协商、项目报建、方案公示、施工图审查;施工中的施工建设、工程验收;以及完工后的申请奖励补助资金、建立运行管理机制,而且也明确了如何给予一、二层业主补偿。以给予一、二层业主补偿为例。“操作指引”明确,低层业主可优先选取停车位;家装电梯时,低层业主有户内局部改造需求的,可帮助实施改造,并给予相关费用减免;同一单元其他业主可给予低层业主适当经济补偿,等等。可见,这份官方“操作指引”不仅涉及面很广,而且考虑也很周全。
眼下,在很多城市里,六七层以下的老旧楼房一般没有安装电梯。但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和提高,不少居民对自己的居住条件和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,其中,“加装电梯”的呼声最高,许多居民把“加装电梯”列入了“议事日程”,甚至是“办事日程”。
但由于同住一幢楼的住户对各自利益考虑的分歧,“加装电梯”往往难以达成共识,反而会遭遇低层住户“反对”的困局。而低层住户反对的理由也振振有词,不外乎是因为一二楼不用乘坐电梯、影响采光、电梯噪音大、占用楼道空间等原因。近年来,各地因低层住户“反对”而导致加装电梯“搁浅”的事例已发生多起。
但事实上,如果站在低层住户的角度来看,其提出反对加装电梯的理由确实“很实际”。可以说,低层住户“反对”家装电梯,其实并无大错。但是不是就因为其理由“很实际”“无大错”,就让众多居民向往的“加装电梯”这件好事“搁浅”了呢?回答显然是否定的。
此次,北京通过出台官方“操作指引”的方式破解老楼加装电梯难题,无疑值得借鉴和推广。笔者以为,无论是从“情理”上来说,还是从“利益”上而言,这都是一剂“良方”。一方面,从“情理”上来说,也是情有可原的。大家同住一幢楼,低头不见抬头见,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最重要的。如果邻里之间仅仅为了“加装电梯”的分歧而闹出一大堆的矛盾和纠纷,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。因此,要从邻里“情”入手,对反对者进行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的“说情”,使反对者从“情理”的角度同意并支持小区“加装电梯”。另一方面,从“利益”上来说,也是非常需要的。“加装电梯”对低层住户而言,显然是“弊大于利”,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因此,在加装电梯时要考虑给予一定的补偿,包括经济补偿,让反对加装电梯的低层住户也能从“加装电梯”中获得一定的好处,从而同意并支持小区“加装电梯”。可见,以官方“操作指引”助力老楼加梯确实非常必要。
希望各地不妨多多学习、借鉴和推广北京老楼加梯官方“操作指引”的好做法,既让电梯利益受损业主能从中获取一定的补偿,又能让电梯利益受损业主从“反对”变“支持”,从而让“老楼加梯”不再成为一道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