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丁琪
湿地贵在原生态,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。
诚然,近年来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就,自2021年出台《湿地保护法》以来,构建完善了保护制度体系,全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。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,湿地保护修复还要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。
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。国家和省级层面陆续出台实施方案,做好贯彻落实工作,28个省(区、市)制修订了省级湿地保护法规,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不断完善。确立了“保护优先、严格管理、系统治理、科学修复、合理利用”的原则。
加大对湿地的监督管理力度。秉持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原则,完善湿地分级分类管理,探索推行湿地休养生息的体制机制,强化江河源头、上中游湿地和泥炭地整体保护,减轻人为干扰,加强江河下游及河口湿地保护,改善湿地生态状况。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机制,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湿地保护,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强化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和意识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,对重要湿地的保护,各地区各部门要因地制宜、多措并举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环境,以国家湿地公园为平台,提高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实际践行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”这一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