褚芮瑶:莫让调查研究变了味

  作者:褚芮瑶

  2023 年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但是在各地区实践的过程中,有些地方“变了味”,出现了“甩手式调研”打卡式调研”“材料式调研”等等乱象。

  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传家宝,也是我们应对未来变局的力量源泉,所以对于题干中间出现了这种花式调研,忍不住想问一句,调研变成调演了,会场也变成秀场了,那筛选之后的民声真的还是百姓的心声吗?所以这种形式主义的调研,不仅增加了基层的接待、材料等等的负担,而且还会打击干部的工作热情。从调研结果上来看,也了解不到真实的诉求,也不利于我们的科学决策,而且这种脱离实际的调研内容,如果未来真的制定出政策,那一定是不符合实际的,一定会引发群众的反感,降低群众的满意度,这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也会极大的损害干部队伍形象。

  当然,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,肯定是和调研当中参与的实际干部脱不开关系,有些上级是搞形式,有错误的工作观,重视不足,甚至有的怕麻烦、怕担责,专攻老矛盾而不看新问题,有的下级忙的是表演、是唯上主义、是交卷思想,也不想主动暴露问题。当然这些暴露出来了,现在有些能力上也是不够的,调研缺乏系统思维,抓不住问题,也没有给到实效。不过原因也不能只是归咎于干部身上,从客观上来讲,基层的工作本身压力是比较大的,有些内部的调研工作的制度也不够健全,出现一些重复堆叠、机械式的问题,加之对于调研工作的成效有些轻过程了,所以导致好好的调研走了样了。

  《三国志》说过的一句话“能用众力,则无敌于天下矣;能用众智,则无畏于圣人矣”,所以调查研究既是找问题,也是集智慧,我们一定得让它发挥具体的功效。首先一定要做好管理,尤其是内部的管理。一方面,可以通过组织学习二十大精神、专题党课、警示教育片,提升广大干部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,尤其是让大家认识到调研工作本质上是一项实践工作,不是文稿工作,特别要广泛开展一些经验分享、专题培训,提升干部的能力。其次一定要着力完善一些调研制度的调整。比如对各类各级的调研任务要做系统化的梳理,避免一些交叉重复,要明确负面清单,而且从源头上调整考察机制,考察一定要以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去做检验。最后也应该持续在公共服务的领域继续优化,畅通群众的反馈,比如搭建一些专门的交流平台,甚至有些分行业,像是之前的政企早餐会、小院议事会,这种分领域、分地区的沟通机制,让群众有话真的能说出来。

  “高手在民间”,相信如果做好内部的调研,又开放了更多的反馈,一定能够集明智,最终能够解民忧。

免责声明:
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长征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作者和长征网共有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长征网”。纸媒使用稿子,须告知本网站,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,由纸媒支付稿酬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XX(非长征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存在问题,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。长征网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,所有投稿的作者,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。

返回顶部